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不倒翁的博客

人生如梦,相识是缘。诚邀宾客,共建家园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发热  

2010-06-30 21:23:37|  分类: 常见病食疗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发热

 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,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。发热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,其发生的原因很复杂,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。日常以感染性发热较为常见,如上呼吸道感染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。

  为什么会发热

 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,衣着适时,饮食适量,通过体内产热和散热调节,在外界冷热环境中保持着恒定的体温。当某种原因使散热出现障碍或产热过多时,可使体温升高而出现发热。

  中医认为发热属于“温病”范畴,并将其分为外感性发热和内伤性发热。外感性发热多因饮食、生活不规律致使内热产生,继而感爱风寒、风热、暑湿等外邪而致。内伤性发热多因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致。一般外感性发热的热度较高;内伤性发热以低热最为常见,多见于体质虚弱及慢性病患者,如现代医学中的结核病、肿瘤、血液病、功能性低热等。

  从表面上看发热是一种病理性表现,中医则认为发热是人体内正邪交争的结果,是机体有抗病能力的体现。有的人一生都很少发热,这可能与机体反应能力差有关。所以,发热不能单纯说是一件坏事,要辩证地看待它。

  如何预防发热

  1、饮食要注意科学搭配,防止暴饮暴食、挑食、偏食。这样,既能补充人体所必须的营养,又可防止内热产生。

  2、中医认为儿童是“纯阳”之体,易产生内热,尤其是3-6岁的儿童最易感冒发烧。预防的方法就是不偏食。当发现有内热迹象,如大便干结、口干、舌苔厚且黄时,可吃一些助消化的中成药,如小儿化食丸、大山楂丸等,以防“内热外感”而发热。

  3、生活有规律,衣着适度。人们要根据节气变化及天气情况增减衣服。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养生防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。

  4、平时要经常做室外活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做操、爬山等。这样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,防止外感性发热。另外,在室外多让阳光照射还可以防止缺钙。

  5、睡觉不要选在通风口处。因为人在睡眠状态下,易被外邪所侵袭而致外感性发热。

  6、如果已出现外感造成的发热,针对病因服药的同时,还需采用物理降温,如把冰袋放在额头、腋下等部位;酒精擦浴,以腋下、额头为主;多饮水,通过发汗、利水便,使热量排出体外而降温。

  发热应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食疗

  【暑湿型】

  此类型发热多见于暑天。多因天气炎热,排汗较多、消耗大,加上过度劳累造成机体抗病力下降,暑湿之邪侵入身体而致。此类型发热多为低热,病程长,常伴有头痛、头沉、乏力、困倦、大便不畅等症状。

  香薷扁豆汤

  用料:香薷10克,白扁豆12克,陈皮6克,荷叶8克,白糖适量。

  制法:将白扁豆炒黄捣碎,与香薷、陈皮、荷叶一同煎煮,煮沸后10分钟过滤,去渣取汁,加入白糖放温服用。

  提示:选用鲜荷叶为佳。

  功效说明:中医认为暑天高热多湿,用香薷、荷叶清暑祛湿,用陈皮、白扁豆健脾和胃祛湿。合为清暑益气、祛湿退热,适用于暑湿型发热。

  【风寒型】

  平时吃辛辣、油腻、肥甘食物过多产生内热,加上劳累过度等原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。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引起,正邪交争而致发热。同时伴有流清涕、鼻塞、打喷嚏、怕冷、咳嗽等症状。

  生姜红糖汤

  用料:生姜5-10片、红糖30-50克。

  制法: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,加红糖一并放入锅中,煮沸后10分钟即可,放温服用。一日可服2-3次。

  提示:煮汤时忌用铁锅。

  功效说明:生姜有辛温解表、温中散寒的作用,红糖有益气、缓中、散寒止痛的作用。合为解表散寒、发汗退热。适用于风寒外感型发热。

  【风热型】

  多因平时饮食、生活没有规律,工作超负荷、精神紧张,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,皮肤抗病力减弱,外感风热而致。同时伴有微恶风寒、头痛、流浊涕、咽红肿疼痛等症状。

  薄荷粥

  用料:鲜薄荷30克,粳米50-100克,冰糖适量。

  制法:先将薄荷洗净入锅,加水适量煎煮至汁浓时停火,过滤取汁备用,再将淘净的粳米入锅煮粥。

  粥将熟时,加入薄荷汁和冰糖,再煮1-2分钟即成。每日服1-2次。

  提示:煎煮薄荷叶的时间不宜过长。

  功效说明:薄荷辛凉、清热解毒,粳米温中和胃。合为清热利咽,解毒退热,适用于风热外感型发热。


博客内容随时在更新中,欢迎喜欢的朋友使用“引用”


发热 - 不倒翁 - 不倒翁的博客回首页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6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